|
|
|
編號 |
評論者 |
篇名 |
書報刊名 |
卷期總號 |
被評作家 |
被評作品 |
詳細書目 |
3
1 |
洪英雪 |
袁瓊瓊短篇小說分析初探 |
逢甲大學中文研究所研究生校內論文研討會 |
|
袁瓊瓊 |
|
|
3
2 |
鄭琇方 |
以父之名?──試論李永平《拉子婦》的族群認同及其建構 |
「第二屆新世紀文化文學研究的新動向研討會──臺灣、東南亞的文化文學與社會變遷」 |
|
李永平 |
拉子婦 |
|
3
3 |
李男 |
〈柿子的綜合研究〉的研究 |
幼獅文藝 |
第257期 |
羅青 |
柿子的綜合研究 |
|
3
4 |
石廷宇 |
未能遺忘的「創傷」世紀──(1956─1959)洛夫在創世紀詩社時期的詩與詩論 |
第三屆臺大、清大臺灣文學研究所研究生學術交流會 |
|
洛夫 |
|
|
3
5 |
王韶君 |
剖析現實的層理──論許達然散文中的人間表象 |
臺北師範學院臺灣文學研究所──第二屆研究生學術研討會 |
|
許達然 |
|
|
3
6 |
蔡文斌 |
「美麗島」在美麗島:以詩〈臺灣〉、詩歌〈美麗島〉的傳播過程作為觀察 |
第二屆臺大、清大臺灣文學研究所研究生學術交流會 |
|
陳秀喜 |
臺灣 |
|
3
7 |
黎湘萍 |
經典構成的因素:從白先勇、王文興到張大春 |
正典的生成:臺灣文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|
|
王文興 |
|
|
3
8 |
金尚浩 |
記憶和經驗:韓國與臺灣冷戰時期文學之比較研究﹝〈指甲〉、〈牛勁〉部分﹞ |
跨國的殖民記憶與冷戰經驗:臺灣文學的比較文學研究 |
|
陳千武 |
指甲,牛勁 |
|
3
9 |
林姵吟 |
被遺忘的典律?吳漫沙:風月和日據時代臺灣通俗文學 |
臺灣文學研究新途徑國際研討會 |
|
吳漫沙 |
|
|
3
10 |
金尚浩 |
記憶和經驗:論韓國與臺灣冷戰時期文學之比較研究﹝〈指甲〉、〈牛勁〉部分﹞ |
跨國的殖民記憶與冷戰經驗:臺灣文學的比較文學研究 |
|
陳千武 |
指甲,牛勁 |
|
<< 最前頁 < 前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頁 > 最終頁 >>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