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
|
編號 |
評論者 |
篇名 |
書報刊名 |
卷期總號 |
被評作家 |
被評作品 |
詳細書目 |
3
1 |
楊紅英 |
多重困境下的文化選擇——洪炎秋大陸時期的文學文化活動研究 |
臺灣研究集刊 |
105期 |
洪炎秋 |
|
|
3
2 |
黃渭珈 |
朱自清〈背影〉與三毛〈背影〉比較探析 |
雛鳳清鳴:玄奘大學中國語文學研究所第三屆研究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|
|
三毛 |
背影 |
|
3
3 |
陳涵書 |
尋求定位:論齊邦媛臺灣文學英譯工作之選文取向的變化 |
華人研究國際論壇 |
|
齊邦媛 |
|
|
3
4 |
陳晏晴 |
淺析臺灣文藝聯盟的分裂與1930年代楊逵和張深切的文學思考 |
東亞文學與文化年輕學者國際研討會 |
|
張深切 |
|
|
3
5 |
許明德 |
近百年歐美《滄浪詩話》譯介語研究綜述──嚴羽研究的深化──以葉維廉、劉若愚、林理彰、卜松山、宇文所安為例 |
漢學研究通訊 |
第120期 |
葉維廉 |
|
|
3
6 |
廖秋紅 |
淺談《燕心果》、《天燈‧母親》 |
臺北師範學院臺灣文學研究所──第二屆研究生學術研討會 |
|
鄭清文 |
燕心果、天燈‧母親 |
|
3
7 |
許秦蓁 |
文化臺商在上海:日據時期臺灣人劉吶鷗(1905—1940) |
去國‧汶化‧華文祭:2005年華文文化研究會議 |
|
劉吶鷗 |
|
|
3
8 |
梅家玲 |
身體政治與青春想像:日據時期的臺灣小說﹝〈閹雞〉、〈頓悟〉部分﹞ |
正典的生成:臺灣文學國際研討會 |
|
張文環 |
閹雞、頓悟 |
|
3
9 |
巴佩蘭(Barbara Hoster) |
蘇雪林小說《棘心》主人公醒秋的皈依過程 |
第一屆傳教士漢學國際會議:傳教士對認識中國與臺灣的貢獻 |
|
蘇雪林 |
棘心 |
|
3
10 |
潘翠菁 |
汲汲「首陽」志、惓惓「園丁」情──評臺灣省作家楊逵 |
首屆臺灣香港文學學術討論會 |
|
楊逵 |
|
|
<< 最前頁 < 前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頁 > 最終頁 >>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