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
|
編號 |
評論者 |
篇名 |
書報刊名 |
卷期總號 |
被評作家 |
被評作品 |
詳細書目 |
3
1 |
楊紅英 |
多重困境下的文化選擇——洪炎秋大陸時期的文學文化活動研究 |
臺灣研究集刊 |
105期 |
洪炎秋 |
|
|
3
2 |
戴冠民 |
女性二二八小說的抵抗與傷痕──以〈彩妝血祭〉、〈稻穗落土〉、〈夜琴〉為例 |
璞琢──中央大學第十七屆全國中文研究所研究生論文研討會 |
|
李渝 |
夜琴 |
|
3
3 |
林瑞明 |
賴和的文學及其精神──第64次臺灣研究研討會記錄 |
賴和研究資料彙編(下) |
|
賴和 |
|
|
3
4 |
黃啟峰 |
兩代知識分子的歷史寓言書寫──論魯迅與李渝小說的「故事新編」 |
第19屆中央大學全國中文研究所研究生論文研討會 |
|
李渝 |
|
|
3
5 |
邱致清 |
李潼《魚藤號列車長》死亡符號之研究 |
第五屆文學符號學研討會 |
|
李潼 |
魚藤號列車長 |
|
3
6 |
林于弘 |
席慕蓉新詩的草原書寫研究──以《我折疊著我的愛》為例 |
中國新詩:新世紀十年的回顧與反思──第三屆兩岸四地當代詩學論壇 |
|
席慕蓉 |
我摺疊著我的愛 |
|
3
7 |
許秦蓁 |
文化臺商在上海:日據時期臺灣人劉吶鷗(1905—1940) |
去國‧汶化‧華文祭:2005年華文文化研究會議 |
|
劉吶鷗 |
|
|
3
8 |
姜星宇 |
遷移與零落──比較〈愫細怨〉、〈玉米田之死〉中兩性對原鄉與自我的構建 |
第六屆臺大、政大臺灣文學研究所研究生學術研討會 |
|
施叔青 |
愫細怨 |
|
3
9 |
白井魁 |
台湾文学再建への道
──戦後初期王詩琅〈台湾新文学運動史料〉から〈半世紀来台湾文学運動〉へ |
第二屆台灣與東亞近代史青年學者學術研討會 |
|
王詩琅 |
臺灣新文學運動史料、半世紀來臺灣新文學運動 |
|
3
10 |
楊婕 |
從戒嚴到解嚴:知識病理國族想像──施叔青《牛鈴聲響》、《微醺彩妝》的「漢學家」敘事 |
文圖學‧文化交流:臺灣與東亞的多元對話國際學術研討會 |
|
施叔青 |
牛鈴聲響、微醺彩妝 |
|
<< 最前頁 < 前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頁 > 最終頁 >>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