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
|
編號 |
評論者 |
篇名 |
書報刊名 |
卷期總號 |
被評作家 |
被評作品 |
詳細書目 |
4
1 |
游昇俯 |
六○年代現代主義精神底層──七等生的另類實踐 |
第三屆臺大、政大臺文所研究生學術交流研討會 |
|
七等生 |
|
|
4
2 |
陸敬思 |
詼諧與(政治)潛意識的關係:解讀王禎和的本土幽默及其全球憂慮﹝《玫瑰玫瑰我愛你》﹞ |
正典的生成:臺灣文學國際研討會 |
|
王禎和 |
玫瑰玫瑰我愛你 |
|
4
3 |
陳耀民 |
我們都是一家人?──論《孽子》及《逆女》中的家庭機制/身分認同及抗爭之可能性 |
第四屆性教育、性學、性別研究暨同性戀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 |
|
白先勇 |
孽子 |
|
4
4 |
李奭學 |
括號詩學:從吳爾芙的《戴洛維夫人》看白先勇的〈遊園驚夢〉 |
臺灣文學研究新途徑國際研討會 |
|
白先勇 |
遊園驚夢 |
|
4
5 |
黃冠翔 |
重構歷史與人生──論林文月《飲膳札記》的飲食書寫 |
第四屆臺北教育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研究生學術研討會 |
|
林文月 |
飲膳札記 |
|
4
6 |
黎湘萍 |
經典構成的因素:從白先勇、王文興到張大春 |
正典的生成:臺灣文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|
|
白先勇 |
|
|
4
7 |
關首奇 |
兒童、鬼話與民俗──司馬中原與鄭清文的童話比較 |
第四屆臺大、清大臺灣文學研究所研究生學術交流會 |
|
司馬中原 |
|
|
4
8 |
李靜玫 |
越界、去界與流動──論《桑青與桃紅》中女性主體的重建 |
臺北師範學院臺灣文學研究所──第二屆研究生學術研討會 |
|
聶華苓 |
桑青與桃紅 |
|
4
9 |
ChristinaNeder |
歌德與臺灣文學:鍾肇政的歌德文學之遊系列 |
臺灣文學研究新途徑國際研討會 |
|
鍾肇政 |
|
|
4
10 |
梅家玲 |
身體政治與青春想像:日據時期的臺灣小說﹝〈首與體〉部分﹞ |
正典的生成:臺灣文學國際研討會 |
|
巫永福 |
首與體 |
|
<< 最前頁 < 前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頁 > 最終頁 >>
|
|